關於關西學院大學
關西學院大學以基督教主義的教育為理念而創立,現在於兵庫縣西宮市及三田市的校區,共有14個學院和14個研究所。2021年4月,神戶三田校區(KSC)新設了4個理科學院,成為文理合計5個學院的體制。
於大阪、東京也設立校區,提供研究所教育與生涯學習。此外,於兵庫縣寶塚市、大阪府箕面市也有校區,是設有幼稚園至高中、國際學校的綜合學園。
關西學院大學以基督教主義的教育為理念而創立,現在於兵庫縣西宮市及三田市的校區,共有14個學院和14個研究所。2021年4月,神戶三田校區(KSC)新設了4個理科學院,成為文理合計5個學院的體制。
於大阪、東京也設立校區,提供研究所教育與生涯學習。此外,於兵庫縣寶塚市、大阪府箕面市也有校區,是設有幼稚園至高中、國際學校的綜合學園。
現在的校訓“Mastery for Service”,是第四任院長Cornelius John Lighthall Bates所提倡的建校精神。接續在“Mastery for Service”之後,提出“We do not desire to be weaklings. We aim to be strong, to be masters.”,意指著為了修養自己而必須強壯。主張不能只為了自我利益,而要為了世界人類,鍛鍊自我更加強壯。
那麼,在大學時代應該如何修養自己才是呢?
首先,要能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為了辨識某件事是否蘊藏著問題,必須要有自己的一把尺度,換言之也就是世界觀。在大學中的學習,是為了對建構自己本身的世界觀做準備。
在大學中學習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培養畢業後也持續學習的基礎。世界的變動十分激烈,在大學中學習到的知識很快就陳腐不適用。不斷吸收新的知識與資訊是必要的,因此,體驗學得以科學方法調查專業領域的研究對象來導向一定結論的思考方法(科學思考法),顯得十分重要。
為了學會如此般的世界觀與科學思考法,必須勤勉不倦地學習和不懈怠地訓練。持續不斷的學習與訓練,伴隨著莫大的努力與忍耐。希望能透過勤奮的學習與訓練來修養自己,成長為體現“Mastery for Service”的世界公民。
美國傳教士藍華德,出生於雙親赴任的上海。於祖國美國修得醫學和神學後,在中國從事醫療活動的同時,也活躍於傳教士的工作。1886年身為傳教負責人來到日本。1889年,為培育傳教士並基於基督教主義推展青少年教育而創立關西學院。之後也為拯教病患,以醫療傳教士的身分穿越國境與民族隔閡,作為一個世界公民(World Citizen)走過他的生涯。
參與經營加拿大衛理公會的1910年赴任關西學院。2年後,任職新設的高中部部長,又3年後兼任文科長。1920年就任關西學院第四任院長。1912年,任職高中部部長時,以「我們想成為主宰的真實意義,並不只於求得自我的單獨財富,而在於為世界貢獻」對學生提倡的“Mastery for Service”深獲同感,成為學院全體的校訓。
關西學院以基督教主義為建校精神。本校透過一年級必修的科目「基督教學」以及每天舉行的「教堂時間」等等,充實對基督教的學習。為了成為能夠具有廣闊國際視野和價值觀而活躍的人才,在校園隨處可見實施著各種措施。
關西學院基於基督教主義實施全人教育,以培育「體現“Mastery for Service”的世界公民」為使命。為了實現該使命,將所有學生於畢業時應不分學院需共通習得的知識、能力、資質訂立為「Kwansei 素養」,並視之為大學教育的共通基礎。
培育出「Kwansei 素養」的不僅是各學院的教育課程或用於補足的通識科目之「正課教育」,也包含社團的體育/文化/藝術活動、義工活動、宿舍生活等之「課外教育」,甚至還含括了朋友關係、與教職員的交流、校區的豐富大自然等大學的多樣「環境」。
(知識)
・廣泛的知識、深入的專門性
・對多樣性的理解
(能力)
・理論的思考力
・主動的行動力
・生涯持續學習的能力
・建構豐富人際關係的能力
・調整對立價值的能力
(資質)
・克服困難的毅力
・改善社會的熱情
・誠實與品位